banner

下载中心

文档中心

Document Center

2017全国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 发布时间:2017-06-05 11:42:39
  • 作者:
  •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 浏览次数:120

5月10-13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南方水稻主产省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气候条件和水稻栽培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 3.16亿亩次。其中,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发生面积2.16亿亩次;病害以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发生面积 1.0亿亩次。

一、 发生趋势

(一)水稻虫害。预计早稻稻飞虱在华南大部、江南西南部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江南东北部、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接近常年,发生面积 72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稻区总体中等发生,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偏重发生,赣中北、鄂东南等地大发生,重于上年,发生面积 6000万亩次;三化螟在华南和江南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00万亩次;大螟在安徽沿江等局部地区呈明显上升态势。

(二)水稻病害。纹枯病在大部早稻区偏重发生,江南中西部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7300万亩;稻瘟病在华南中部、江南中西部和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局部稻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

二、 预测依据

(一) 多数病虫具备偏重发生基数

据全国病虫害测报网区域站监测,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冬后田间基数明显偏高,每亩虫量一般2400-4700头,是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江西平均每亩虫量高达12056头,南昌县、永修县等地局部高达10-16万头,创历史之最;灯下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2-4倍,总体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稻飞虱在华南和江南早稻区迁入峰期偏迟,前期迁入量偏少,但5月以来田间虫量上升快,百丛虫量一般50-250头,高的450-1000头,广西沿海局部高达1200-3000头;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稻区未见明显迁入峰,田间亩蛾量一般25-150头,亩幼虫量一般300-800头,但华南沿海局部较高,亩蛾量为300-700头,亩幼虫量为5000-15000头。另据越南国家植保局提供的信息,截至4月30日境外虫源地越南北部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分别是上年的6.6倍和159倍,境内外总体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纹枯病常年重发,田间菌源量大;稻瘟病常年发生点多面广,具备流行的菌源基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早稻区局部见病,据华南农业大学检测,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带毒率不到1%,在早稻上流行风险小。

(二) 水稻品种布局及病虫抗药性上升对病虫发生有利

近年来,南方水稻主栽品种在高水肥的栽培条件下生长量大、田间郁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同时,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早中稻混栽面积大,有利于水稻害虫集中为害早稻。另外,据广东监测,观测圃18个不同基因型的监测品种均已发病,表明品种抗性呈退化趋势,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据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监测,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等常用药剂的抗性有不同程度上升,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三) 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5月江南和华南东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其中浙江南部、湖南东南部局部、江西中部和南部、福建大部、广东东北部等地偏多2-5成,温度接近常年;夏季(6-8月)华南、江南和长江下游降水偏多,其中广西大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偏多2-5成,温度除广西较常年略偏低外,南方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增加了阴雨天气与稻瘟病易感生育期的相遇几率,同时适温高湿的田间生境也有利于水稻害虫的发生繁殖和病害的扩展蔓延。另外,今年夏季将有5-7个台风从华南和东南沿海登陆我国,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偏早,平均强度较常年偏强,可能导致“两迁”害虫在局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集中迁入为害,同时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蔓延。

 

返回